躁狂发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0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好心情告诉您 [复制链接]

1#


  好心情案例:小萌是同学眼里的“学霸”,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爸妈以为小萌只是青春期的叛逆情绪,并没有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萌爸妈发现她的状态越发“古怪”,偶尔会有状态好的时候,铆足了劲儿学习。但大部分时间,她做作业拖拖拉拉,对学习失去兴趣,整天嗜睡,脑袋像宕机一般,成绩一落千丈,但胃口却出奇地好,一个假期体重增加了近10斤。妈妈越来越担心小萌,于是带她去看医生,起初医生对她的诊断是抑郁症,但接受抗抑郁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后来辗转找到了好心情平台,经过好心情医生仔细询问病史,结合量表测试结果等,医生判定小萌有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于是调整了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好心情专注精神心理领域的互联网诊疗


  好心情提醒您: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很多人以为「躁」只是指紧张、焦虑、烦躁,但其实「躁」指的是一种情绪变化,可以表现为情绪高亢、兴高采烈、乐观热情、精力旺盛、爱凑热闹、爱管闲事、易冲动、睡得少但精神状态很好、社交活动增多等。这些「躁」的症状常常被患者所忽略,或被误认为是抑郁病情好转的正常表现。


  很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都有过小萌这样被误诊的经历,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首诊确诊率只有7.6%,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合计高达92.4%。双相情感障碍从首次症状出现到被确诊平均需要7~10年以上,约60%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结合小萌的案例,跟着好心情小编一起来看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识别双相情感障碍,避免误诊。


  一、年龄


  多个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I型(包括躁狂、轻躁狂和抑郁)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18岁,双相情感障碍II型(只有轻躁狂和抑郁,没有躁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2岁,而抑郁症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概在26岁左右。


  好心情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通常早于抑郁症。若患者首次抑郁发作年龄25岁时,将来有可能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请患者朋友仔细回想自己首次发作的时间,告知医生,协助诊断。


  二、家族史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显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危险性越高。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度高达80%,而抑郁症为40%左右。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相障碍的概率达50%~75%。


  提示:如果您的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将这一重要信息告知医生。


  三、不典型的特征


  抑郁症患者只有抑郁的表现,而双相情感障碍则可能一直在躁狂/轻躁狂、抑郁之间轮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和询问,便可以发现很多有别于抑郁症的蛛丝马迹,医院杜娜医生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


  医院: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有躁狂相和抑郁相两种不同的表现。那么,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且听杜医生娓娓道来。


  好心情帮您划重点:


  1.睡眠:双相情感障碍嗜睡;抑郁症失眠较严重。


  2.食欲:双相情感障碍贪食、胃口好,体重增加;抑郁症常伴有厌食,体重减低。


  3.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比较突出,有些人会有自责、自罪、罪恶妄想。


  4.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运动性迟缓,行为动作比较缓慢,四肢有僵硬感。


  5.目前研究显示,约60%的产后抑郁本质是双相情感障碍,而不是单相抑郁,一定要谨防这部分产后抑郁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出现轻躁狂症状。


  四、服用抗抑郁药后病情缓解迅速


  有些“抑郁症”患者在一年内多次抑郁发作,且每次起病急,服用抗抑郁药后,症状缓解也比较迅速,不符合抗抑郁药延迟起效的规律。此时需要警惕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


  五、接受足量足疗程抗抑郁治疗,效果不理想


  案例中小萌刚开始接受抗抑郁治疗后,病情非但没得到缓解,反而加重,之后确诊为双相,接受新的治疗方案,病情好转。其实很多患者也存在小萌这种情况,在接受一种或多种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病情控制得不是很理想,此时,应注意这类“抑郁症”患者有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


  除此之外,好心情还提醒您:每位患者就诊时应尽可能详细向医生讲述自己发病的整个过程,同时回忆自己曾经是否有特别兴奋、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家属也要仔细留意患者日常生活中情绪高涨时的状态(这个时期患者感到愉悦,没有痛苦感,常常被忽略),协助患者把所有的情况都反馈给医生;医生也应该尽可能详细的询问病史,既往病情了解的越详细,越利于疾病的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